李嘉诚又出手了华盛通,一下子甩出大湾区400套房子,就连他住了46年的聚水老宅都卖了,最低一套只要40万!这可不是超市清仓那么简单,这里面的门道,听完你绝对会说一句\"原来如此\"!
先给大家扒扒这些房子的底细,这次甩卖的四个项目,惠州泷珀花园、中山泷珀花园、广州逸翠庄园、东莞海逸豪庭,全是老李家族早年拿的地,那成本低的你都不敢想。就拿惠州泷珀花园说吧,51平米的一居室,前两年还卖一万多一平,现在直接干到8600多,总价44万出头;更狠的是东莞海逸豪庭的别墅,2023年挂牌价4万4一平,现在1万8就卖,等于直接拦腰砍一半!你们算算这笔账,同样的房子,两年时间蒸发掉一半的钱,这哪是降价啊,这是拿着计算器在清库存,换作是你手里有这样的房子,现在不卖等着过年吗?
但你们细想过没有,为啥偏偏这时候抛?老李家族做了几十年生意,从塑料花做到全球地产,哪次出牌是瞎打的?说白了,现在大湾区楼市的水温已经变了,尤其是惠州、中山这些地方,房子早就堆成山了,库存去化周期超过40个月,啥概念?就是按现在每个月的成交量,得卖三年多才能清完,这跟堰塞湖有啥区别?这时候把房子换成现金揣兜里,才是最聪明的,等真到了冬天,想卖还得打五折,到时候哭都来不及。
而且这事儿不是孤立的,是他们家全球资产大挪移的一步棋。李嘉诚家族一边抛房子,一边还在折腾巴拿马运河的港口,本来想卖给美国公司,后来没成,又拉了内地资本进来。这说明啥?说明他们现在最怕的就是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,传统的地产、港口这些重资产,正在一点点往外挪华盛通,转头去搞英国的风电、配气网,还有什么创新药研发。在他们眼里,大湾区这些房子可能早就不是\"压箱底的宝贝\"了,而是该换成更抗风险的资产,毕竟现在全球经济这种德行,手里有现金、有硬通货才睡得着觉。
还有个细节你们可能没注意,港人现在扎堆来大湾区买房。上半年港澳居民在广东买房花了30多亿,比去年涨了不少。为啥?香港那边随便个老破小都得千八百万,咱大湾区这边40万就能整个小两居,通勤走港珠澳大桥也就一小时,你说换作是你,你不来捡这个便宜吗?老李他们这次专门针对香港买家搞了包车看房,还开通了口岸直达大巴,说白了就是盯着这波热度,趁着港人还在抢,赶紧把货出了。但我得给你们提个醒,这热度能不能持续真不好说,当年深圳湾的房子也是港人炒起来的,后来政策一变,多少人套在里面?他们这时候出货,就是踩着点来的,等风头过了,想卖都没人接盘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么大动静会不会带崩市场?我觉得得两说。现在楼市信心本来就弱,龙头房企一降价,其他开发商肯定慌,你降10%,我就敢降20%,到时候真可能出现价格踩踏。就像广州珠江新城,下半年几十栋新房要入市,二手房业主已经开始偷偷降价了,我一个朋友在那边有套120平的房子,三个月前挂1200万,现在1050万就想出手,还没人接。但反过来说,这对真正想买房的是好事啊,深圳那边300万以下的刚需房最近卖得火,就是因为价格实在,普通老百姓咬咬牙能上车了。现在市场早就不是普涨时代了,核心地段的房子还能扛一扛,郊区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,只能靠降价换销量。
再往深了说,李嘉诚都90多了,现在琢磨的不是怎么赚钱,而是怎么把家产安稳传给小辈。去年他们就调整了家族信托,把长和、长实的股权重新分了,上海中环的房子也打折卖了。现在抛大湾区的房,说白了就是想手里多留点活钱,万一全球经济出点啥岔子,有现金才能扛得住。你们想想,要是你家有几千万资产,现在是愿意把钱压在房子上,还是揣在银行里?老狐狸的心思就在这儿,不赚最后一个铜板,见好就收才是真本事。
最后总结几个实在的信号:第一,大湾区楼市已经不是闭着眼买都赚的年代了,那些靠借钱炒房的可得小心,别到时候断供被银行收房;第二,钱正在从房地产往新领域跑,新能源、高科技这些才是未来的香饽饽,别再一门心思盯着房子了;第三,港人来买房这事儿看着热闹,但政策风险得防着,别跟风去买那些配套都没有的远郊盘,真住不了也租不出去,最后只能当仓库。
咱普通人该咋整?我觉得别瞎跟着大佬的操作焦虑,先想明白自己的需求。自住的遇到合适的就下手,毕竟40多万在大湾区能整个窝,总比租房子看房东脸色强;投资的可千万别往那些房子比人多的地方钻,惠州有些地方晚上黑灯一片,买了真能砸手里。楼市早就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,现在拼的是眼光和耐心,不是胆子大。
你们觉得李嘉诚这波操作是精明还是胆小?是看透了市场还是太谨慎?90多岁开始疯狂甩卖资产,是不是另有打算呢?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聊聊!
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